在生产领域,要提高探测和开采的水平,提升能源资源的自给率,提高农机装备和农作物种业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生产供应能力,确保能源和粮食供给安全。
多中心化的结果是什么?是搜寻和交易成本增加,导致价格上涨。还有芯片,国内目前汽车产业的芯片供给出现了供应链的断供,导致一些品牌的成车有订单没供给。
对于有利的供给冲击,要顺应、顺势而为。一个经济体扩大垄断、限制竞争,也会引起生产波动,如果是导致供给收缩,会引起价格上扬。第二个就是垄断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对市场干预强度加大,对中国的产业链转型升级和长期供给造成显性和隐性的冲击。一些经济体,特别是受此影响比较大的经济体,在产业链上实现自给自足,实际上是采取被迫型自我封闭。今年3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是159.3,环比比2月份上涨12.6%,同比上涨了33.6%。
对于不利的供给冲击,则要妥善化解。使用信用卡常常比使用现金更加方便快捷,导致现金货币持有减少。而且以苹果为代表的部分头部外资企业正在向外转移产能。
而家用电器出口量下降6.9%,出口额下降7.7%,且当月环比下降3.0%。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1190.5亿元,增长57.6%,当月环比上升46.9%。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疫情管控政策不断趋向宽松,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内外物流开始畅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工业服务业均出现了回升。而且,进口指数由4月份的42.9上升到5月份的45.1,6月份可能继续上升。
第五,RCEP协定的全面实施将给我国与东盟等国家的贸易带来机遇,使得中国与亚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总体来说,我国外贸形势回暖,进出口总额呈稳中增长趋势。
一方面,受当前疫情影响,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受到较大影响,企业中间品进口仍处于低位,但是如果6月份后疫情完全好转,则进口增速有望逐步上升。1-5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51116.1 亿元,同比增长7.0%,占出口比重为57.2%,5月份当月机电产品出口额环比上升9.4%。从图1-图3也可以看出,与4月份相比,5月份我国进出口均呈增长趋势。RCEP降低了区域内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加深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促进区域内中间品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与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等产品的出口增速虽均表现出下降态势,但下降态势有一定的减缓趋势。由于美国仍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国,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减免将对我国对美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稀土出口量增长10.9%,出口额大幅度增长89.9%,当月环比上升11.4%。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
通用机械设备出口额1459.4 亿元,增长10.7%,当月环比上升11.5%。进口为1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6.6%,贸易差额为2904.6亿美元。
就贸易方式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至5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02707.8亿元,同比增长12.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4.0%,。三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箱包、鞋靴、玩具等)的出口额与出口额保持了较高增速,且增速有上升趋势。
四是其他产品如肥料等进口量有所下降,但进口额仍大幅度增长,然而增长趋势下降压力较大。医疗仪器及器械负增长2.9%,但当月环比上升7.8%。而粮食特别是大豆的进口量虽然都有所下降,但是进口额都继续增长,增速成上升趋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下降0.2%,但当月环比上升5.7%,下降趋势减缓。纸浆进口额进口量下降6.7%,但同比增长6.2%,当月环比上升0.9%。三是机电产品中除集成电路、汽车(包括底盘)增速较快外,整体增速下降,但细分产品增长趋势存在差异。
第六,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形态将对外贸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中,对东盟出口额13489.4亿元,增长12.0%,占出口比重15.1 %。
而且疫情管控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局部断裂、对企业信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对国外采购商造成的冲击可能还会存续一段时间,经济和外贸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随着疫情缓解,三季度进口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5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缓解,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上升趋势明显,进出口数量和金额环比均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出现明显反弹(见下图4)。其中,出口为140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
进口70937.0亿元,同比增长4.7%。机电产品总进口额为28012.9亿元,负增长2.3%,当月环比下降2.6%,占进口比重为39.5%。而其他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速较低或者负增长,但大部分产品当月环比增长较高。针对疫情防控对外贸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行动起来,在畅通运输通道、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组织应急物资中转、保障重点物资供应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受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全力维护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助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具体来看: 一是农产品进口额达到6006.8亿元,增速上升到5.1%,占进口比重为8.5%,当月环比增速为18.2%。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7%,增速较慢,但增速存在下降压力,当月环比下降2.5%。
(二)进出口的产品结构特征 第一,就出口来看,2022年1至5月我国大部分主要产品的出口额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趋势,但是也有部分产品的出口额增速开始下降,而且许多产品的出口数量出现了下降态势。船舶负增长14.5%,但当月环比大幅度上升23.5%。
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外贸企业的困难将逐步得到缓解。煤及褐煤进口额达到977.0亿元,同比增长77.5%,但当月环比下降7.3%,且进口量却下降13.6%。
特别是,外贸物流逐步改善,外贸企业生产恢复较好,前期积压外贸订单开始释放,货物进出口增速开始回升。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与韩国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39%和50%,与日本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25%和57%。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6%,环比上升9.2%。其中,出口89436.5亿元,同比增长11.4%。
肉类(包括杂碎)、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和进口额继续大幅度下降,但下降态势减缓。原油进口额达到9671.8亿元,同比增长53.0%,当月环比上升3.3%,进口量小幅下降1.7%。
美国的通货膨胀正处于4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面临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压力,美国政府官员多次释放相关信息,愿望比较强烈。此外,手机出口量虽然继续大幅度下降11.0%,但出口额增长2.3%。
肉类进口量下降34.2%,进口额下降20.6%,但当月环比上升9.2%。成品油进口额达到515.8亿元,同比增长33.5%,当月环比大幅上升37.8%,而进口量下降3.8%。